Skip to main content
开放网络的先行者与推动者—星融元
加入我们技术支持(Support)  TEL:(+86)4000989811

标签: 公司动态

星融元2022年终盘点:机会总是属于那些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勇敢前行者


关注星融元


2022年,机会总是属于那些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勇敢前行者。

即将过去的一年里,市场开拓因为疫情肆虐而困难重重,全球供应链受到前所未有之冲击。
星融元作为一家toB的初创公司,我们需求在哪里?如何保交付?产品还能销售出去吗?客户为什么需要我们?产品还能生产出来吗?我们也趁此机会躺平一会儿好了!

危机当前,人人都在思考如何破局突围,是危险还是机会,To be or not to be?而当我们回归到企业价值的源头,或许这一切可以不那么复杂…星融元相信坚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勇敢的脚踏实地,方能水到渠成!

所以,2022一整年我们只做了一件事:
用不断创新的产品能力为客户切实解决问题,依靠高质量的专业服务赢得客户长期信任。

这便是我们交出的答卷:
2022年,订单同比翻番;2022年,营收同比翻番!部署规模持续扩大,新增网络端口发货超十万;客户数量快速增加,累计新增各行业客户300+!

星融元无比相信以开放、解耦、应用场景为导向,重构网络架构为客户带来的的价值,所以我们坚持在2022年围绕客户在云计算环境中的各种网络痛点不断迭代产品特性,不断增强方案能力,不断延展合作生态。

2022年,AsterNOS和开放交换机支持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从数据中心到边界网关,从园区接入到第三张网,从可编程到低时延到极简运维…客户痛点总比产品特性多、解决方案总比现有问题多!

一、从云到园区,软硬件产品功能特性加速迭代

企业级SONiC发行版:AsterNOS

星融元网络操作系统:AsterNOS

2022年,星融元相继发布了面向数据中心的AsterNOS 4.0和面向园区方案的AsterNOS 5.0期。产品特性相对社区SONiC 202111 LTS版本有了几十项特性增加与扩展,从此连接AP和PC终端的园区接入交换机也可以支持全尺寸功能特性的强三层SONiC能力。

  • AsterNOS Cluster 集群管理App: 几十台交换机集群管理简化到比单台交换机配置操作还要简单
  • AsterNOS Klish Cisco风格命令行 App: 喜欢Linux原生操作的SysOp和喜欢传统大厂风格的NetOp 都有了自己的趁手工具
  • AsterNOS Ansible App: 网络运维和云计算环境完全一致,可在“Playbook”中直接自动化操作交换机
  • 安全功能增强:园区网所需要的典型安全防护能力都被一个个内置进我们的操作系统

社区路由协议不好用?在FRR中增加我们的兼容性、管理能力和查错能力;

社区BGP EVPN不好用?试试我们为典型场景增加的配置流程、再看看我们在现有社区协议实现中解决的Bug们;

源于社区,回馈伙伴,我们和一众公有云、私有云合作伙伴携手进行合作开发,开源不仅仅意味着新鲜好玩,同样意味着越来越多关键场景下中的Turn-key Solution!

云数据中心开放式交换机:CX-N系列

超低时延交换机CX-N系列

超低时延交换机CX-N系列端口密度和试验性能再次升级,不仅在HPC典型benchmark测试中超越IB了组网方案,更在数百服务器节点的生产环境中第一次完成部署!此外,今年我们还发布了高密度200G和400G新机型,全面满足下一代数据中心高带宽低时延需求。

园区网络开放式交换机:CX-M系列

我们将云网架构创新性平移到了园区,从千兆PoE到万兆光接入,到Leaf-Spine横向扩展,星融元的接入交换机和园区组网方案已经具备了从数十端点到数十万端点的各种规模组网能力。WiFi掉线、环路风暴、蠕虫攻击…这些困扰企业网络用户的大小麻烦成为了历史!最重要的是部署内生安全的WiFi漫游能力,如此一来传统方案中臃肿复杂、难学更难用的SDN控制器也都可以Bye-bye啦!

二、海内外市场开拓,屡获突破

  • 运营商:白盒交换机采购中标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项目,我们的软硬件系统安装数量不断增加;在Hutchison 数据中心可编程交换机和DPU相互配合,可以承载超过每秒Tbps的视频流量
  • 互联网:星融元的可编程交换机在头部互联网云场景实现大规模应用。
  • 金融:星融元成功进入民生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华泰证券,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构建“第三张网”;在海外,星融元的产品通过严格测试,进入OTP Bank 供应商短名单。
  • 电力能源:星融元的解决方案以架构级别的优化促进电网运维的智能化转型,全面提升电力网安监控体系的流量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
  • 教育科研:芯片可编程助力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创新活动;在中山大学,云化园区首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落地。而在欧洲GEANT下一代试验网;星融元的DPU+P4产品因性能、成本和架构扩展性劝退传统Server Switch架构。
  • 全球伙伴:2022年星融元继续携手传统合作伙伴,从Gigamon, Keysight等竞争对手中赢得越来越多的欧洲关键客户。并且依靠AsterNOS的企业级特性和中国制造的强大交付能力,获得品质要求苛刻的众多新伙伴青睐,产品系列陆续进入荷、以、澳、美、韩等多国市场…

三、挖掘供应链潜力,力保交付

2022年是交付极其困难的一年,IT行业的组件和整机交货周期动辄以数十周为单位。于是我们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想办法挖潜力——

  • 遇到芯片库存问题:发挥核心软件特长,用全栈可编程特性解锁老芯片能力;
  • 遇到电源交期问题:提前预判风险,可替代性源自我们强大的硬件研发能力,在问题发生之前就完成改板全部质量流程
  • 遇到生产产能问题:从实验室和办公室走到生产一线去和供应商共同解决难题

2022全年,星融元按期交付各类单板数量超过8000片,已为2023年产能翻番做好准备!

迷雾未曾散尽,或许还将蔓延。我们肯定会有焦虑、不甘和不知所措,但我们更会有直面困难坚定向前的勇气和坚持。因为在2023,当我们从拥挤的半山腰继续向山顶攀爬时,那最壮美的风景已经开始出现在远处的地平线。

相关文章

再次中标国家电网项目,星融元为山东电力建立“第三张网”


关注星融元


近日,星融元在电力行业再次取得突破,成功中标国网山东电力信息通信公司的开放网络建设项目。

作为继业务网、管理网之后的 “第三张网”,本次星融元交换机将在山东电力的互联网大区内构建出完整的可视化矩阵网络——通过这种架构级别的优化,全面提升电力网安监控体系的流量采集传输和数据处理能力,促进电网运维的智能化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LOGO

传统模式亟待变革

“分散部署、单点采集”模式

图1:“分散部署、单点采集”模式

伴随电力体制改革和新能源建设的深入,电力行业逐步引入了各种基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新兴业务,例如移动作业、物联管理平台、外协作业风险管理系统等等,逐渐建设起了一张信息对等、互联共享的“能源互联网”。

为遵循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电力网络中除了防火墙等串接的安全设备外,还需部署大量的旁路安全监测设备,例如攻击检测、态势感知、流量分析以及各类审计系统等等。这些设备往往分散在各处,各自从前端网络的不同点位采集所需数据。

数字化转型驱动下,为更好管理电力网和其他能源互联网业务相关主体之间频繁的信息交互,现有电力网安分区架构又新增了互联网大区,即信息外网区。然而,传统网络监测工具“分散部署、单点采集”的模式却给运维人员带来了极大挑战。

  • 随着监测系统/工具的增多,交换机镜像端口的数量不够用,采集点不足
  • 交换机性能有限,进行线速复制会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行
  • 采集点众多且分散,无法灵活调度流量,难以应对诸如护网行动的流量敏捷调度需求,每一次新增监测设备都要重新规划网络
  • 采集到的流量未经处理直接交由后端分析系统,增加后端监测系统的负担,形成性能瓶颈
  • 网络中存在一些SSL加密流量和外部云厂商经私有协议封装后的流量,不经解密或者解封装,这些流量根本无法被后端工具处理和分析;外网云中的“东-西向”虚拟流量游离在监管范围之外,形成了安全盲区。

电力行业的“第三张网”

电力行业的“第三张网”

图2:电力行业的“第三张网”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增,网络架构的升级势必趋于系统化和模块化。我们都知道,通过建设一张独立于业务网络的“管理网”,可以将原本混乱的管理线和分散的管理系统收归到一起,在不改变现网的前提下实现统一集中的管理。

与之类似,我们也可以继“管理网”之后再部署一张专门的网,作为电力行业的 “第三张网” 用于统一的数据采集和预处理,从而轻松实现全网流量监测与分析。

星融元的可视化矩阵网络定位于网络可视化前端,采用弹性扩展的CLOS网络架构,用户可根据前端流量的大小和后端系统的需求灵活地调整网络规模,实现系统的平滑收缩/扩容。

当网络中需要新增采集点或后端监测工具时,只需拉一根网线将其接入到星融元的可视化矩阵网络中,并在这“第三张网”内设定好相应的流量调配策略,无需再去变更现有业务网——如果搭配了支持集群管理的SDN云网控制器(AFC-NPB),整个配置过程还将更加轻松简便。

星融元可视化矩阵网络

图3:星融元可视化矩阵网络

  • 全网统一采集,智能分发:一个点位的流量只需统一采集一次,之后可按需智能分发给网络中现有的以及未来可能新增的监测工具,节约网络设备的镜像端口
  • 输出定制化数据源:具备基本汇聚分流、流量过滤与裁剪、流量预处理等功能,可为后端监测工具提供定制化数据源,有效提升后端监测工具处理效能
  • 数据面可编程,灵活应对新需求:该可视化矩阵网络由高性能、可编程的全开放硬件搭建,支持新网络协议识别,多层隧道封装解封装、支持快速开发和验证新协议以及自定义转发逻辑;此外还可选配高性能的业务处理单元,实现SSL流量加解密等高级业务处理功能
  • 支持虚拟流量采集,流量监控无死角:配合部署Tapplet虚拟流量采集系统,可消除云环境下的监控盲区
  • 简化运维工作,支持灵活调度流量:设备提供了简明的图形化管理界面,并且支持被SDN控制器统一纳管,可实现多台设备的集群管理、拓扑呈现、业务策略配置等功能,从而为客户提供简单易用的操作维护平台,方便业务策略部署和故障快速定位

星融元提供的图形化管理界面(示例)

图4:星融元提供的图形化管理界面(示例)

相关文章

星融元新一代网络产品成功进入民生银行数据中心,助力金融科技创新


关注星融元


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引擎。随着金融科技逐步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IT技术对金融行业的支撑作用愈发显著。

作为国内股份制银行中的技术标杆之一,中国民生银行近年持续围绕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展开实践和投入。星融元凭借着稳定的产品性能、周到的售后支持以及灵活敏捷的功能开发特性,获得了民生银行的认可,在其总行数据中心构建了提升全网安全和运维保障能力的新一代可视化网络基础设施。这也标志着我们的产品与方案在金融行业的部署推广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星融元部分金融行业客户一览

星融元金融客户名单

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众多金融基础业务、核心流程、行业间往来等均运行在信息网络与系统之上,该过程中产生了海量的金融数据。随着数据生产要素地位的确立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金融数据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并且逐步资产化,充分释放数据要素的潜能成为了金融科技创新的核心要求之一。

金融类的网络业务多属于高敏感业务,开展数据处理活动首先应当加强风险监测,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流量分析、异常行为监测、态势感知等等。然而,当前金融行业内传统的监控网建设方案往往存在着以下缺陷:

  • 后端监测工具不断增加,现网交换机的镜像端口不够用,并且每次新增监测工具/链路需要重新进行网络规划和部署,导致运维效率大大降低;
  • 从网络前端采集来的流量数据未经处理就直接传输到后端分析系统,增加了监测工具的处理负担,形成了性能瓶颈;
  • 伴随日常使用的深入,用户会不断产生各类创新应用场景急需落地。传统监控网络所采用的技术架构相对封闭,或不具备敏捷开发的特性,或高度依赖国外厂商的售后支持,反馈和响应时间过长,难以匹配金融行业格外关注的时效性要求。

此外,我们也应当注意到,网络基础设施作为信息传递的“高速公路”是底层信息安全的保障者,需在软硬件层面实现自主可控。如若关键信息在链路层直接被窃取转发,再完善的上层信息安全产品也无法保障安全。

星融元新一代网络可视化平台正是面向当前金融科技创新需求的一大解决方案。

该平台由可编程,高性能的全开放硬件架构搭建,采用透明监控矩阵式的输入输出管理方式,用户实际使用时只需关注流量的输入和输出,即可实现全网全局监控。无论是增加采集点或是新增监测工具,仅需拉一根网线即可,大大降低了网络管理和运维成本。

同时,该平台集合了基础的汇聚分流(如:流量复制、负载均衡、同源同宿)和高级业务处理功能(如:应用层协议匹配、特征码匹配、SSL加解密、报文去重、报文脱敏等),通过为后端数据分析提供定制化的数据源,赋能网络监控,应用分析,安全合规,故障诊断等业务分析系统,卸载性能瓶颈,从而满足当前规模日益扩大的数据分析要求,推动金融行业的数据资产管理水平加速升级。

星融元网络可视化平台解决方案

星融元网络可视化平台解决方案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所具备的敏捷的功能开发特性,例如规则插入及基于规则内容查询、3A对接、告警日志对接网管系统等等,可快速应对实际部署场景下的产生的新需求,助力金融科技创新。

除了网络可视化平台之外,结合当前各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星融元还可以为广大金融行业客户提供更多中立开放、功能易扩展的网络解决方案。

例如,高性价比的超低时延方案。面对金融行业广泛存在的全闪分布式存储场景和低时延网络通信的需求,星融元采用通用白盒硬件和开源开放的软件技术,借助于对芯片进行重编程以及分布式算法的实现,为金融云构建高性价比的全以太低时延数据中心网络,同时避免了因建设专用网络带来的复杂运维。另外,星融元可基于可编程交换芯片优化不同场景下的表项资源分配和转发逻辑,以及实现精准、实时的带内网络遥测(Inband Network Telemetry)功能等等。

金融云构建高性价比的全以太低时延数据中心网络

未来,星融元数据技术有限公司将以系列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多方位助力金融行业创新,在更多应用场景下为各行业客户优化运维成本,帮助构建稳健高效的技术供应体系和开放的产业生态。

相关文章

星融元应邀参加中国云网络峰会,分享云化园区网络建设新思路


关注星融元


第二届中国云网络峰会于2022年12月1号在线上召开,峰会聚焦产业政策及最新发展趋势、云网基础设施、云原生网络及云网融合、云间互联、多云交换、云边协同、云网络行业应用案例等议题展开交流和探讨。星融元应邀参加大会。会上,星融元副总裁胡波,以《开放网络将从云走向园区》为主题进行了分享。

星融元参加云网络峰会海报图

开放网络架构是否适应园区?

云网络架构虽然诞生于园区网架构,但在云计算市场需求和科技驱动之下,二十年来网络在云计算领域的发展已远超园区,云计算所采用的网络架构、技术和硬件设备等都有长足进步。

尤其是近年开放网络技术的兴起,使得云网络具备了超大规模的横向扩展、业务网络与物理网络的分离、网络随着应用的变化按需而动、基于软件编程的自动化运维等能力。云网络变得以业务为中心,越来越智能、灵活,由此迈上了高速发展的新台阶。那么,园区网络的升级方向又在哪里?

胡波表示:云网络和园区网络存在多个层面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足以佐证开放网络的理念同样适用于园区网络——这也意味着:云网络的技术完全可以有机“移植”到园区网络场景中,去提升园区内的网络质量和运维效率,助力云化园区网络建设。

胡波随后从构建一张网络所必需的八个思考维度分别阐述了云网络和园区网络的共性。

  • 组网模型:云网络所连接的各类物理服务器终端(裸金属、存储、AI/HPC等)和无数随业务跨服务器迁移的虚机、容器等,可类比园区网络内的台式机、打印机等固定设备和无线AP下连的大量移动终端。
  • 扩展模型:随着业务增多,云网络的扩展往往从一个POD开始,扩容到连接多个POD,再到连接同城或异地的多个数据中心;这对应着园区网络的构建从一间办公室开始,网络规模逐渐扩大至一栋楼、园区内的多栋楼,扩展成连接跨地域的总部和各分支机构的大型网络。
  • 移动模型:尽管迁移/移动的规模和速度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但云中的虚拟机和容器的迁移过程依旧与园区内的无线终端漫游高度相似,并且要求移动后的终端的IP地址不能发生变化。
  • 业务模型:无论是在云还是园区,我们都需要用一张网络来承载多个业务,不同业务区内部也都有着相对独立的逻辑网络(云网内部有分布式存储矩阵网络,高性能计算网络等;园区网络内部承载着办公网、安防监控网等);而对于不同的云上租户/园区用户所发起的业务请求,我们也都需要为其分别建立相对独立的网络连接来提供服务。
  • 流量模型:我们在云计算语境里常说的“南-北向流量”和“东-西向流量”,可分别类比园区内产生的互联网/云端业务访问流量,以及园区内部连接不同用户或业务产生的网络流量(例如监控中心汇集园区安防设备所产生的业务数据,用户之间传输文件、语音、视频的P2P流量)。
  • 路由模型:云网络通过路由协议连接着云中不同的业务区/POD和租户网络,连接着数据中心与互联网世界;园区的情况也类似:园区内不同办公楼和不同业务的局域网,内网和外网之间,也需要通过各种路由协议来打通。
  • 设备模型:云网络和园区网络都可被分解成三个层级,云网络的Super-Spine层、Spine层、Leaf层对应着园区网络的常见的核心、汇聚和接入层。进行设备选型时,相同层级所需的网络连接能力通常是十分相似的。
  • 运维模型:从运维需求的传递链条来看,两者也是高度相似的。首先,租户(用户)的业务开通/变更申请会提交至管理平台(运维部门),管理平台(运维部门)分解任务后,下发给网络控制器(网络运维人员),由他们完成具体网络配置并将结果反馈给需求方。当然,云网络早已实现了自动化运维,而传统园区大多还停留在“人肉运维”的阶段。

云网络和园区网络存在相似性的八个模型

云网络和园区网络存在相似性的八个模型

星融元如何将开放网络技术从云引入园区?

分享的最后,胡波向线上观众介绍了星融元在园区网络方面的最新进展:目前星融元为构建云化园区网络专门推出了CX-M系列园区交换机,其上搭载了全功能的企业级SONiC发行版——AsterNOS。凭借AsterNOS所提供的强大软件功能,在一个典型的中大型园区环境下仅需两款硬件便足以搭建起从接入层到核心层的完整网络架构,这也是星融元即将推出的云化园区开放网络解决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

星融元CX-M系列园区交换机(部分款型)

星融元CX-M系列园区交换机(部分款型)

星融元将在开放网络领域内持续不断探索创新,用开源、开放的网络操作系统和系列化的开放硬件平台,为各行各业用户提供系列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构建更加开放、易用的新一代网络。

构建更加开放、易用的新一代网络

大会现场:

点此获取完整演讲胶片

相关文章

技术公告-拥抱NetDevOps,星融元为Ansible平台集成提供官方支持模块


关注星融元


  • Ansible LOGO

    Ansible

    开源网络自动化运维平台

    Ansible是一款极具代表性的开源网络自动化运维平台。它能够将运营环境中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以“Playbook”的方式进行自动化,从而为管理员降低工作负载,提升工作效率。但在实际部署使用中,如果对应设备的软件版本没有提供现成的Ansible插件/模块,则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设备能否被顺利集成完全取决于运维人员的研发能力。

  • AsterNOS LOGO

    AsterNOS

    星融元开发的新一代企业级SONiC发行版

    AsterNOS是星融元开发的一款功能强大的企业级SONiC发行版,稳定兼容几乎所有主流商业交换芯片,已在全球有着数万台的商业拷贝。作为一款为云计算时代构建的新一代NOS,AsterNOS具备开放、开源、以业务为中心的特点,完全顺应NetDevOps理念。

技术公告

为了更好地拥抱NetDevOps,星融元将为AsterNOS提供用于集成Ansible平台的网络插件和模块。这些模块可在“Playbook”中直接调用,免去了繁琐的二次开发过程,运维工程师可忽略底层的配置脚本/软件接口,更加专注于网络业务本身,从而大大提高运维效率。

我们的官方模块集合 Asterfusion AsterNOS Collection 现已正式上线,目前已完成cliconf插件和asternos_command模块的开发适配(附录提供了一则demo演示)。我们将为其持续提供开发更新。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星融元的Ansible Galaxy主页查看,欢迎各位运维工程师下载体验,与我们深度交流!

项目主页地址:https://galaxy.ansible.com/asterfusion

值得一提的是,AsterNOS本身具备了一套面向NetDevOps需求的开放网络开发环境,拥有强大的SDK能力:通过丰富的软件编程接口、开放的容器环境和各种打包成“服务”的基础网络功能等等,支持开放网络使用者在其上高效地运维网络以及开发自己的网络应用。

AsterNOS对接第三方平台

AsterNOS对接第三方平台

通过软件接口调用,在AsterNOS上快速开发网络应用

通过软件接口调用,在AsterNOS上快速开发网络应用

附录:命令行模块DEMO

您可以使用 Ansible Galaxy CLI 安装 Asterfusion AsterNOS collection

1 ansible-galaxy collection install asterfusion.asternos

您还可以将其包含在一个requirements.yml文件中,并使用以下格式安装它:ansible-galaxy collection install -r requirements.yml

1 —
2 collections:
3 – name: asterfusion.asternos

Ansible Asterfusion AsterNOS集合的依赖项:

1 pip install paramiko>=2.7
2 pip install jinja2>=2.8

在下面的演示中,我们使用 asternos_command 模块在运行 AsterNOS 的交换机上执行一些命令行。

1 (ansible) code@asterfusion test % cat asternos_command.yaml
2 —
3 – name: “Test AsterNOS CLI”
4 hosts: datacenter
5 gather_facts: yes
6 connection: network_cli
7 collections:
8 – asterfusion.asternos
9 tasks:
10
11 – name: “Test asternos_command module: show command with retry”
12 asternos_command:
13 commands:
14 – show interface summary
15 retries: 3
16 interval: 3
17 register: cmd_op
18 – name: Print vars
19 debug:
20 msg: “{{cmd_op.stdout_lines}}”
21
22 – name: “Test asternos_command module: show command with wait_for”
23 asternos_command:
24 commands:
25 – show version
26 wait_for:
27 – result[0] contains AsterNOS
28 register: cmd_op
29
30 – name: “Test asternos_command module: write command with prompt handling”
31 asternos_command:
32 commands:
33 – command: ‘write’
34 prompt: ‘\[y/N\]: $’
35 answer: ‘y’

相关文章

星融元发布基于超低时延交换机的全以太HPC网络解决方案


关注星融元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可以预见,在未来二三十年间我们将迈入基于数字世界的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智能社会。数据中心的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数据中心也从原有的资源规模向算力规模转变。

以下是三类典型的高性能计算(HPC)业务场景:

  • 松耦合计算:计算节点之间对于彼此信息的相互依赖程度较低,网络性能要求相对较低。如:金融风险评估、遥感与测绘、分子动力学
  • 紧耦合计算:各计算节点间彼此工作的协调、计算的同步以及信息的高速传输有很强的依赖性,对网络时延要求极高。如:电磁仿真、流体动力学和汽车碰撞
  • 数据密集型计算:计算节点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在计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中间数据。要求提供高吞吐的网络,同时对于网络时延也有一定要求。如:气象预报、基因测序、图形渲染和能源勘探

显而易见,高吞吐和低时延成为HPC场景下重要的关键词。为此,业界一般采用RDMA替代TCP协议,来降低传输时延和服务器CPU的占用率。

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直接内存访问)是一种绕过远程主机操作系统内核访问其内存中数据的技术。目前RDMA的网络层协议主要有三种选择,分别是InfiniBand、iWarp和RoCE。

  • InfiniBand 是一种专为 RDMA 设计的网络协议,从硬件级别保证了网络无损,具有极高的吞吐量和极低的延迟。但是 InfiniBand 交换机是特定厂家提供的专用产品,采用私有协议,而绝大多数现网都采用IP以太网络,采用 InfiniBand 无法满足互通性需求。同时,封闭架构也存在厂商锁定的问题,对于未来需要大规模弹性扩展的业务系统,风险尤甚。
  • iWarp协议,允许在TCP上执行 RDMA ,需要支持iWarp的特殊网卡,支持在标准以太网交换机上使用RDMA。但是由于TCP协议的限制,其性能上丢失了绝大部分RDMA协议的优势。

与以上两种相比,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允许应用通过以太网实现远程内存访问,支持在标准以太网交换机上使用RDMA,只需要支持RoCE的特殊网卡,对网络硬件侧无特殊要求,是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

但RDMA协议对于网络丢包非常敏感,所以问题最终还是回归到了这里:

如何来构建一张承载RDMA应用的无损以太网?

星融元全以太HPC网络解决方案

基于对高性能计算的网络需求和RDMA技术的分析和理解,星融元Asterfusion推出了CX-N系列超低时延云交换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了解详情),使用全开放、高性能的网络硬件平台+完全透明的开放系统,为HPC业务场景打造一张低时延、零丢包、高性能的以太网络,不被任何厂商绑定。

  • 超高性价比,CX-N系列交换机具备Port to Port最低400ns的转发时延,全速率下(10G~400G)转发时延相同;
  • 支持RoCEv2,降低传输协议时延;
  • 支持各类数据中心高级特性(PFC、ECN等)在以太网上实现超低时延、零丢包网络传输;
  • AFC SDN云网控制器提供网络管理可视化能力,实现多网合一,智能运维。

01、超低时延交换芯片,降低网络转发时延

星融元Asterfusion CX-N系列云交换机,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协议栈均面向低时延场景设计并调优,具备业界领先的低时延特性。使用 CX-N系列云交换机搭建高性能计算网络,可以大幅降低业务处理时延,提升高性能计算性能。

超低时延的CX-N系列云交换机

图1:超低时延的CX-N系列云交换机

02、使用PFC高优先级队列,提供无损网络

高性能计算场景中产生拥塞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关键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有三点:

  • 进行数据中心网络架构设计时,如果采取非对称带宽设计,即上下行链路带宽不一致。也就是说当下联服务器上行发包总速率超过上行链路总带宽时,就会在上行口出现拥塞。
  • 当前数据中心网络多采用Fabric架构,采用ECMP来构建多条等价负载的链路,并HASH选择一条链路来转发,是简单的。但这个过程没有考虑到所选链路本身是否已经拥塞,对于已经产生拥塞的链路来说,则会加剧拥塞。
  • TCP Incast的通信模式,多对一的流量交互模式。当一个Parent Server向一组节点发起请求时,集群中的节点会同时收到请求,并且几乎同时响应。所有节点同时向 Server发送TCP数据流,使得交换机上联Server的出端口缓存不足,造成拥塞。

PFC的工作机制

图2:PFC的工作机制

PFC是暂停机制的一种增强,PFC允许在一条以太网链路上创建8个虚拟通道,为每条虚拟通道指定一个优先等级并分配专用的资源(如缓存区、队列等等),允许单独暂停和重启其中任意一条虚拟通道而不影响其他虚拟通道流量的传输,保证其它虚拟通道的流量无中断通过。这一方法使网络能够为单个虚拟链路创建无丢包的服务,并且使其能够与同一接口上的其它流量类型共存。

03、使用ECN拥塞控制算法,消除网络拥塞

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显式拥塞通知)是构建无损以太网的重要手段,能够提供端到端的流量控制。通过使用ECN功能,网络设备一旦检测到出现了拥塞,会在数据包的IP头部ECN域进行标记。被ECN标记过的数据包到达它们原本要到达的目的地时,拥塞通知就会被反馈给流量发送端,流量发送端再通过对有问题的网络数据包进行限速来回应拥塞通知,从而降低网络延迟与抖动,进而提升高性能计算集群的性能。

ECN的工作机制

图3:ECN的工作机制

04、配合AFC SDN云网控制器,保证网络万无一失

星融元Asterfusion遵循SDN的设计理念、全面拥抱全开放式网络以及高性能云数据中心的策略,推出了AFC SDN云网控制器,实现了网络管理的可视化。AFC将网络中的设备状态,链路情况,以及告警信息等数据按照时间、资源、性能类型分类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并支持多项数据的统计功能,使客户对整体网络有一个全面直观的了解,全面把控网络状况。

同时AFC还提供灵活易用的管理界面以及界面自定义功能,客户可根据自己需求,对页面显示进行调整,方便客户一目了然地查看到所需的网络信息。平台界面友好,功能操作简单,用户可以方便、直观地对设备、资源、链路、网络拓扑图、告警等信息进行查询和操作,降低了运维操作难度。

CX-N超低时延交换机 vs. InfiniBand交换机

01、实验室测试

本次测试是在 CX-N超低时延云交换机(以下简称CX-N)和Mellanox MSB7800(以下简称IB)交换机搭建的网络上进行的。详细测试步骤请查看《解决方案-HPC高性能计算测试方案》。

HPC场景下,星融元和网络设备大厂的博弈(附对比测试方案全过程)

对比测试环境下的物理网络拓扑一致:左边为IB交换机,右为CX-N

图4:对比测试环境下的物理网络拓扑一致:左边为IB交换机,右为CX-N

测试一:E2E转发

测试两款交换机在相同拓扑下E2E(End to End)的转发时延和带宽,本次方案测试点采用Mellanox IB发包工具进行发包,测试过程遍历2~8388608字节。

  • CX-N交换机带宽92.25Gb/s,单台时延480ns。
  • IB交换机带宽96.58Gb/s,单台时延150ns。

比较两款交换机,CX-N交换机性价比更高,并且遍历全部字节时延波动较小,多次测试数据稳定在0.1us左右。

CX-N vs IB 转发时延数据对比

表1:CX-N vs IB 转发时延数据对比

测试二(MPI基准)

MPI基准测试常用于评估高性能计算性能。本次方案测试点采用OSU Micro-Benchmarks来评估CX-N和IB两款交换机的性能。

  • CX-N交换机带宽92.63Gb/s,单台时延480ns。
  • IB交换机带宽96.84Gb/s,单台时延150ns。

CX-N vs IB MPI测试数据对比

表2:CX-N vs IB MPI测试数据对比

测试三:HPC应用

在每个HPC应用中运行相同任务,并比较CX-N和IB两款交换机的运行速度。

结论:CX-N交换机运行速率较IB交换机仅低3%左右。

CX-N vs IB HPC应用测试数据对比

表3:CX-N vs IB HPC应用测试数据对比

02、客户现场测试数据对比

结论:与实验室测得结果基本一致,甚至更优。

某客户现场CX-N vs IB测试数据对比

表4:某客户现场CX-N vs IB测试数据对比

星融元CX-N系列超低时延云交换机构建的超低时延无损以太网,在传统以太网上实现了原本采用昂贵的InfiniBand专用交换机的性能,帮助高性能计算方案突破网络瓶颈,为高性能计算集群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低时延、零丢包、高性能的网络。

相关文章

从云到园区,用系列化产品构建端到端的开放网络


关注星融元


云计算时代下愈加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以及存储计算领域相关技术的快速迭代,促使着互联网大云厂商、运营商乃至企业用户不约而同将目光转向了发展稍显滞后的“网络”。毫无疑问,云计算时代下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真正可落地的,开源开放的新网络。

时代在召唤,未来已来

自NFV/SDN问世至今十余年,我们对网络“开源”和“开放”的探索和追求从未改变。开源的价值已无需多言,业界理想中面向未来的新网络,还需具备类比通用计算机般的“开放性”——不光实现软硬件的彻底解耦,并且在交换机、网卡以及协议栈均可编程,到那时整个网络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开放可编程平台。
开放网络的价值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 灵活和可扩展性的软件架构支持模块化扩展新功能,帮助快速构建网络服务和升级网络特性,提高业务创新效率,满足垂直行业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 网络功能通过各类开放接口集成到IT系统,用自动化运维能力替代传统人力运维,降低网络运营费用 (OpEx)
  • 采用开放解耦的单芯片白盒化硬件构建灵活可扩展的网络,相比传统框式spine更便于横向扩展,大幅降低网络的总拥有成本
  • 构建良性的网络产业生态,维系多供应商局面,避免个别厂商绑定
    现在,我们很高兴地告诉全世界:未来已来。在软硬解耦的开放网络架构下,星融元正在用“软- 硬 – 芯一体”的系列化开放网络产品,帮助各行业客户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中实现他们的创新构想。

    何为软硬芯 “三位一体”?

    软硬芯 “三位一体”

    1、开源软件模式(SONiC/SAI)

    星融元CX系列开放网络产品所搭载的基于SONiC的企业级发行版——AsterNOS,已稳定兼容Marvell Teralynx\Prestera、Intel Tofino、Broadcom Trident、NVIDIA Spectrum等几乎所有主流的数据中心商业交换芯片组。当用户根据自身的预算和场景需求进行网络扩展时,AsterNOS可以运行在任何SAI兼容的设备上,保持统一的操作界面和使用体验。更重要的,芯片升级带来的创新技术能够更快地应用到您的生产网络当中。
    继承于开源SONiC的容器化架构,AsterNOS的新增软件特性都在独立的容器内运行,确保控制面各个模块之间互相隔离,互不干扰,且支持热升级和故障恢复,从而实现系统整体的高度容错性和健壮性。在运维管理方面,AsterNOS支持思科风格的CLI,并将交换机的基础网络功能通过API开放出来,最终组合成一套完整的开放网络开发环境(AsterNOS SDK)帮助实现NetDevOps
    为了给广大客户一款真正实用、易用的企业级SONiC发行版,多年以来我们持续在AsterNOS上面向生产环境进行功能增强(例如VXLAN、ARP Host Routing、BGP EVPN、VLAG等等)。通过升级社区的测试床(Testbed)功能,AsterNOS具备了强大的持续集成和自动化测试能力,在不断新增/强化系统特性的同时跟进社区版本节奏,每季度与社区保持重大问题更新同步。
    AsterNOS的能力展示图
    源自开源,超越开源,领先社区,开放融合,一套NOS即可满足云计算时代下的多场景需求。对于云的建设和管理人员来说,无论是完成各项日常网络配置操作,还是集成各类开源网络工具甚至自开发应用,在星融元的AsterNOS之上,一切都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和高效。

    2、开放的标准硬件平台

    星融元全部产品线统一采用开放可控的白盒化硬件,相比于特定厂家的专有设备,标准化通用硬件的供货周期和采购成本仅有其一半,加之我们体系化的硬件设计能力和扎实的工程能力,星融元得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切实为客户保障成本和供应链安全,实现方案的快速交付落地。

    开放的标准硬件平台的开箱图

    3、可编程芯片能力

    星融元全系开放网络产品都具备了从底层芯片到上层业务的全栈可编程能力,可根据不同场景动态优化资源分配与转发逻辑,为云计算的各类网络业务定制芯片级的解决方案。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云数据中心场景,其中Spine层、ServerTOR和网关位置的设备承载着不同的功能,它们对表项资源的需求各不相同。
    典型的云数据中心场景拓扑图
    星融元CX系列云网交换产品面向这些不同的场景,为其选择最合适的商用可编程芯片,并针对特定业务进行优化(编制不同的转发逻辑和硬件资源分配配比),从而为开放网络设备提供了不妥协性能的灵活性——报文转发逻辑不再受芯片所限,并且能支持复杂的协议分析和流量管理能力。
    在同等性能、容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相比于传统的云交换机只能用一套固定的处理逻辑来应对多类业务,星融元的云网交换机用真正的软件定义的开放网络架构,大幅提升了用户对市场需求的响应速度。
    星融元全产品系列

    从云到园区, 星融元 All in SONiC

    云数据中心:CX-N系列超低时延交换机

    CX-N系列超低时延云交换机应用在云数据中心的拓扑图

    • 10GE-400GE,4T-25.6T 全盒式设备
    • 芯片级别的时延优化(500ns以内),使通用以太网交换机代替专有硬件(Infiniband交换机)成为可能,而供货成本和交付周期仅需一半
    • 支持多种数据中心高级网络特性(ECN/PFC/ETS/DCBX…),为不同租户/关键业务提供端到端的QoS保障,帮助构建高性价比的数据中心无损以太网
    • 结合分布式算法解决大路由表问题,实现超大规模网络部署,云网络容量轻松突破至千万量级

    边界网关:CX-T系列P4可编程交换机

    CX-T系列P4可编程交换机应用于边界网关的场景拓扑图

    • Tofino P4可编程ASIC,新业务上线周期从数年压缩至最短数周
    • 可内置DPU模块(多核ARM64)加速业务处理;支持DPDK/VPP开发套件,助力更多创新业务落地

    企业园区接入:CX-M系列园区接入交换机

    应用于园区网络的CX-M系列园区接入交换机

    • 极简运维:通过ZTP实现零配置部署,大幅度缩短设备上线时间;无论多少台设备组网,对单台设备的配置修改自动同步到全网,有效简化日常运维复杂度;全三层组网,消除广播风暴
    • 内生安全:一个端口就是一个广播域,每个终端之间天然二层隔离,默认相互不可见,利用广播能力传播的病毒再无立足之地,有效防护了针对网络的恶意攻击
    • 虚拟组网:一张物理网上天然支持多个彼此独立的团队租户,业务越复杂,网络成本越低
    • 业务随行:全网范围毫秒级切换无线接入点,IP地址不更换、业务不断线、安全能力不变
        了解更多CX-M园区接入交换机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星融元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星融元Asterfusion 等。

        据信通院相关报告,近年来我国云数据中心资源总体供给规模复合增长率在30%以上,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中32%来自中国。5G基站建设规模接近16万个,已在50个城市正式开启大规模商用,医疗健康、媒体娱乐、工业生产正逐渐成为5G应用的先导性领域。

        从SONiC到AsterNOS,从云数据中心到园区接入,从通信网络到高性能计算、应用大数据…星融元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双驱动之下,紧跟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以不断成熟的系列化产品能力推动开源开放的新型基础网络建设加速进入测试落地阶段;同时赋能广大用户和各行业合作伙伴,激发出更多的技术与商业创新,共同打造繁荣、共赢的开放网络生态。

        相关文章

        SONiC/SAI诞生这么些年,为何开放网络依旧难以落地和普及?


        关注星融元


        在开放网络这一新型的交付模式下,行业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供应商,一个服务全生态的,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且基于标准的开放网络规范,为行业交付高可用的企业级产品和服务,弥补当下存在于开源项目和实际生产应用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

        我们都知道,想要高效利用云中的各类资源,需要云变得更灵活、更有弹性、更易于运维。这对云中的网络设备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例如开放接口、软件定义、模块化构建、快速迭代等等。

        然而传统封闭的网络方案是围绕着特定厂家的硬件和软件来搭建的,难以适应生产环境中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于是,各大云巨头开始尝试用更加创新的方式构建起了更加定制化的云数据中心网络,逐渐有了我们所说的开放、解耦的网络解决方案。当前比较主流的开放网络方案便是微软发起的 SONiC/SAI项目,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选择基于SONiC的开源NOS和开放的硬件交换机,构建他们的自己云数据中心。

        以前,各类企业/组织采用封闭的网络解决方案构建支撑自己业务的网络基础设施,往往需要与供应商协商产品Roadmap,或开发/变通复杂的解决方案,为此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资源。

        现在,开放网络的特性天然有助于加速新特性的落地和新方案的快速验证。并且正因为SONiC和硬件交换机充分解耦,各类用户在网络设备上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自主可控,他们可以根据实际去选择不同类型的网络硬件平台来开发验证新的网络功能,而不是把自己的业务构建在专有的硬件或者特定的芯片上,从而避免了被单一厂家的产品方案所锁定。

        开放网络,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广阔天地

        我们或许需要上升到产品交付模式的改变才能更好剖析开放网络兴起给业界带来的巨大变化。

        传统交付模式和开源交付模式的对比图

        在传统的交付模式下,

        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呈现出单一的链式传递:设备制造商对接上游供应商,最终用户只需要跟着选定的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缓慢升级。我们可以想见,在数据中心业务高度市场化,各类创新业务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看似稳定简单的模式埋藏诸多隐患,某种意义上犹如温水煮青蛙。

        而开放网络的交付模式则类同网状结构,

        整个生态以开源组织和项目为中心,围绕着各大开放网络软件制造商、白盒厂商以及最终用户。参与技术创新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各类软硬件供应商,而是扩展到了最终用户。在该模式的理想状态下,只要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终端使用者都能基于实际需求自主开发各类网络功能和应用,并且这种技术创新也会以不同形式反哺到开源组织和项目中,共同促进整体生态和行业的蓬勃发展。

        开放网络技术的诞生给市场提供了一个区别于传统方案的,更加灵活、自由、开放的选择,从而带来更大的技术创新空间和机会。

        为未来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正是从“链式”到“网式”的转变,使得各方需对接的角色大大增多:芯片供应商,以及终端用户不再只是面对设备制造商,还要面对网络软件和解决方案厂商以及各种开源组织和项目。这无疑是对业界各类参与者提出了更多、更大的挑战。

        阻碍开放网络方案落地和普及的主要原因

        具体而言,现阶段有以下因素较为明显地阻碍了以SONiC/SAI为代表的开放网络技术在生产环境的落地和普及。

        1、网络开发相对小众,开放网络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

        如果想要使用开源NOS(即便是SONiC/SAI),你可能不光需要掌握传统的网络协议、网络设计能力,还要同时具备更为现代的NetDevOps、嵌入式软件开发技术,甚至是设备底层硬件知识等等。一层层的技术门槛拦住了很大一部分有变革之心的企业,与此同时这也解释了为何目前大规模使用开放网络的场景仍然集中于技术大牛云集的互联网头部大厂之中,开放网络的技术红利未能惠及到更为广泛的客户群。

        不仅仅是最终用户,上游制造商也在承接着开放网络抛出的新课题。各大硬件/芯片厂商需要从以往的面向芯片的设计转变为面向实际的业务应用,同时还需要增加额外的投入来实现SAI;除了数据平面外,厂商们还要解决很多与Platform相关的课题(如Platform Driver Development Framework,Open Network Linux Platform,私有API…等等),并且保证多芯片平台的实现一致性(因各厂家对SAI的理解程度不一致、接口的完成度也差别很大,导致不同特性在不同芯片平台上存在很多差异)。对于开源NOS厂商,开源NOS核心组件平均1~2年的迭代速度,远快于传统商用NOS的5~8年,这也是对生态内成员技术能力的巨大挑战。而我们熟知的传统大厂,在其成熟庞大的主营业务线之外会在开放网络领域真正投入多少呢?这点可能还需要细细探讨一番。

        2、社区生态不完善,开源产品闻起来香,用起来苦不堪言

        • 几乎所有开源项目的“通病”:社区版软件功能集受限,稳定性差,文档有限,缺乏持续的技术支持,维护升级长路漫漫
        • 本质还是受限于技术能力,大部分尝试使用开源产品的用户其实只能拿社区版将就着,对于二次开发显得有心无力,使用体验大打折扣
        • 少数有能力修改的用户,不一定会把修改贡献到社区,大多数时候各自为政,如果算下重复造轮子的人力物力投入,业务交付效率不一定高

        虽然在路标规划、项目管理、质量保证上,前文提及的SONiC/SAI开源项目和一般的开源项目相比已经有很大的改进,但仍存在以下无法忽视的问题:

        项目规划的流程图

        • 企业个性化需求难以被接纳
        • 方案讨论和评审时间长
        • Pull request时间不可控

        以上种种都导向了这样的结论:单凭社区开源项目支撑,行业用户的实际需求难以得到保障。

        如何破局?

        我们认为:在开放网络这一新型的交付模式下,行业需要的是一种新型的技术供应商,一个服务全生态的,专业、可靠的合作伙伴,并且基于标准的开放网络规范,为行业交付高可用的企业级产品和服务,弥补当下存在于开源项目和实际生产应用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而这,正是星融元正在做的。

        开放网络的新型交付模式

        星融元自成立之初便选定了SONiC,凭借着百人规模的SONiC开发团队在开放网络领域的深度参与和持续耕耘,已经围绕着我们的企业级SONiC发行版 – AsterNOS 构建了软硬芯一体的开放网络解决方案。

        • 在NOS层面,我们基于标准的Linux、SONiC和SAI做了大量面向生产网络的功能增强,并将多年积累的研发成果不断迭代,最终为用户提供的是一个功能强大,简单易用的NOS——AsterNOS,一套NOS支持从云到园区各类网络场景。

        AsterNOS的基本能力

        AsterNOS的性能图

        • 为了让AsterNOS真正在实际生产网络中发挥出极致性能,我们针对不同的场景为其适配了不同芯片能力,自主设计了全开放架构的硬件平台,推出了面向不同行业和应用的可编程交换产品和解决方案。

        星融元硬件、AsterNOS及开放云网应用图

        星融元Asterfusion一直是国内外主要开源社区的积极参与者和贡献者,期待与行业伙伴和用户共同探讨开放网络时代的无限可能。

        • 对于希望使用原生SONiC的企业用户,星融元提供全面的技术与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在选定的硬件平台上快速地完成开源、开放云网络系统的构建与部署;
        • 对于希望使用一站式解决方案的用户,星融元可以基于AsterNOS、可编程交换硬件平台、Asteria SDN云网控制器,以及易用的操作界面、全套的手册、完善的支持,提供Turn-key方式的交付与部署,帮助用户轻松享受新一代的云网络技术为IT系统带来的快速与便捷。

        相关文章

        玩转开放网络|首期白盒交换机与SONiC实战特训营圆满收官!


        关注星融元


        8月6日,星融元联合未来网络学院、紫金山实验室共同开办的国内首个《白盒交换机与SONiC实战训练营》圆满落幕。经过为期两天的、理论和实操结合模式的独家实战特训营课程学习之后,来自运营商、互联网、高校等行业以及网络芯片和设备研发企业的多位网络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开放网络等相关开发人员顺利结业。

        随着云计算产业的不断成熟,网络基础平台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展现出来的价值,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具备软件编程、软件定义、按需定制、运营优化等特点,能够应对千行百业的应用场景需求的开放网络,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在开放网络时代,作为网络设备的心脏和灵魂,网络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尤为重要。

        由微软于2016年创办的SONiC,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打造开源网络操作系统的首选对象,并在各大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和部署。本次实战特训营的目的:

        就是让学员对目前白盒和SONiC的价值、生态、前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在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真实环境的搭建、典型配置案例讲解和实操,帮助学员真正地掌握SONiC系统的架构、核心组件等技术细节,以及掌握独立进行SONiC系统的编译、安装以及典型应用场景的配置等相关技能。

        此次特训营的主办单位之一——未来网络学院,隶属于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主导过众多前沿网络技术课程培训,其中包括联合英特尔举办了数十届的P4实战特训营,不仅人气很高赢得学员良好的口碑,更掀起了国内对P4应用与探索的浪潮;而紫金山实验室,长期从事于未来网络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战略科技创新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两者第一次开展SONiC相关的课程培训,就率先选择了与星融元牵手合作。这次合作,是星融元多年来选择开放网络领域进行探索和发展的实力的体现,也是对星融元SONiC相关硬核技术实力又一次认可和欣赏。

        在连接未来的SONiC上,星融元是如何在技术和应用创新方面“大展手脚”呢?

        此次星融元和未来网络学院以及紫金山实验室,强强携手打造的《白盒交换机与SONiC实战训练营》,在开放报名初期便吸引了大量用户的踊跃报名。培训过程中,在经验丰富的讲师团的带领下,学员们对SONiC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以及针对开放交换机进行了实操训练,从而为未来在开放网络领大有作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第一期特训营前期报名的火热程度,星融元联合未来网络学院以及紫金山实验室特将第二期特训营定于【2022年8月底】举办,详情信息请密切关注星融元官方动态。

        相关文章

        星融元发布基于RoCE的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


        关注星融元


        算力时代,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5G……各种前沿技术争相涌现,带来海量数据的规模化聚集,其中绝大部分的数据是非结构化数据,继续使用昂贵、封闭的集中式SAN/NAS存储来存储这类数据是显然不太合适的。

        人们迫切地希望使用一种低成本、高性能、可灵活扩容并且足够安全可靠的存储解决方案,来处理这些仍在不断增长的海量数据,“新兴”存储解决方案——分布式存储应运而生。

        分布式存储

        分布式存储,采用“标准的服务器硬件+分布式存储软件”的架构来实现软硬件解耦,这种灵活开放的存储架构,使得分布式存储相较于传统的集中式存储,拥有“无限”扩容、性能随容量线性增长、建设成本低、可管理性强等诸多优点。

        同时,为了解决IO路径长、读写时延高、数据一致性弱等因存储架构和实现原理所带来的问题,各大分布式厂商竞相推出使用NVMe协议的SSD作为存储介质,并且在存储系统层面不断进行优化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储解决方案。

        存储介质的快速更迭推动分布式存储系统不断更新,传统以太网无论是从带宽或时延已成为存储场景的性能瓶颈,存储业务呼唤更快、更高质量的网络。基于对“分布式存储的网络需求”和“RoCE技术”的分析和理解,星融元发布使用超低时延无损以太网承载分布式存储的解决方案。

        超低时延无损以太网

        该方案基于星融元CX-N系列超低时延云交换机,聚焦解决分布式存储因存储介质的更迭演进而催生的网络新需求,为高性能分布式存储集群构建一张稳定可靠、超低时延的无损以太网,助力高性能分布式存储突破网络性能瓶颈,充分释放分布式存储的性能。

        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的场景部署实践

        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的场景部署实践

        1、多拳出击,打造超低时延

        星融元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通过RoCEv2技术的应用,降低传输协议时延,使存储网络在带宽、延迟方面保持良好性能。

        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的核心组件——星融元CX-N系列云交换机,采用超低时延交换芯片,具备业界领先的超低时延能力,可大幅降低存储业务在网络设备上的转发时延,提升存储业务的性能。

        得益于CX-N系列云交换机高密高性能端口的规格设计,能够搭建各种规模的Spine-Leaf架构网络,使存储集群内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通信不超过三台交换机,进一步降低了存储流量的转发时延。

        2、零丢包率,提升网络质量

        星融元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使用PFC(Priority-based Flow Control,基于优先级的流量控制)为不同队列的流量提供逻辑隔离,让存储业务使用高优先级队列,缓解分布式存储网络中一对多的流量模型带来的丢包问题,保障存储业务的稳定性。

        PFC的工作机制

        PFC的工作机制

        3、消除拥塞,优化网络性能

        星融元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借助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显式拥塞通知)拥塞控制算法,进行网络拥塞控制,避免报文重传,降低网络延迟与抖动,进而提升存储集群的性能。ECN的工作机制

        ECN的工作机制

        星融元分布式存储网络解决方案,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低时延、零丢包、高性能的存储网络,让存储集群的性能大幅提升,推动集约化、绿色化数据中心网络建设,构筑算力时代网络基石。

        相关文章

        对星融元产品感兴趣?

        立即联系!

        返回顶部

        © 星融元数据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70048号-2